
本篇隆重跟各位介紹 2017 年創立至今的 釀電影 顧名思義囊括了影評專欄與實體刊物,打造出符合現代趨勢卻不失傳統紙本魂的自媒體品牌。他們不僅限人物專訪,更找來活躍於台灣音樂藝文圈的各路品鑑者,邀請進行線上的客座問答活動,也開放讀者投稿。當中最棒的莫過於 2020 年底開始推出的季刊「釀雜誌」系列,是釀電影結合紙本刊物的精緻體現。


釀雜誌最迷幻的一期,登入迷惑俱樂部
經近兩年經驗累積而轉瞬來到 2022 年之際,實體釀雜誌邁向了第八期《登入迷惑俱樂部》並前衛大膽地討論與次文化息息相關的「靠片」(Cult film)- 中翻也稱作邪典電影,從英文辭源梳理自是深受小眾品鑑者喜愛、非時代主流所推崇且因各式特色與深度備受後世好評,亦謂富有文化儀式感的獨門電影風格。
諸如我們先前介紹、上映之年被評為 Cult 片後卻在 DVD 版問世後成為大眾廣泛推薦的靠片入門指標 鬥陣俱樂部,此外 大衛柯能堡 旗下最詭譎的 裸體午餐 等作,即也是代表兩種截然不同 Cult 領域的風格之最。
異光存影,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靠片
若說商業熱賣大作多意謂著檯面上的光彩,靠片無疑屬於隸屬於 Underground 圈的異軍突起,追隨者亦是尋求一份反世俗、非常規的悸動前來;本期釀雜誌圍繞靠片所談的,正是這些令大家過目不忘的另類物語。


第八期釀雜誌除了主題導讀與業界揭密外,同樣找來音樂藝文圈中的品鑑者推薦的迷幻片單。包含我們海肯黑卡主理人 HENSION 光哥以及從咖啡廳到選物店、身兼透明雜誌主唱的 PAR STORE 創辦人 洪申豪 ;知名臺灣獨立團 傷心欲絕 主唱許正泰等,大家一共推薦了 17 部的迷幻電影鉅作,風格迥異而部部精彩!
客座主編光哥,受邀推薦引人深思的傷心小品
在我們主編榮幸受邀於釀雜誌介紹我們先前於平台推廣過的三部「迷片」外,不久前也再度受釀電影邀請,於平台介紹三部發人省思的傷心小品。以下也轉貼至本回專欄,推薦各位有興趣的讀者與影癡們務必定期關注釀電影相關專欄,也可以到官網訂閱支持,就可以收到釀雜誌每期精美的介紹雜誌囉!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而悲劇的魅力總是發人深省。若在短短幾小時內就能欣賞到一部將諸多前人畢生經歷轉化而成的作品,那會是多麼具有意義價值的休閒娛樂。除了閱讀書籍及其外文字,視覺與對話的聯覺更加真實且充滿說服力。因此能找到符合個人經驗的電影並反覆咀嚼,自會是生命中的一大啟發。本次榮幸受邀釀電影的客座專欄,想跟大家分享觀影至今帶給自己最多感觸的三部傷心小品。
楊德昌 – 恐怖分子 (1986)
楊德昌 導演總能帶領觀眾回到台北最璀璨卻同樣帶著憂鬱濾鏡的都會往事,刻劃出台灣人文氣息的歷史脈絡。本片強調放下執念、向他人坦露心事的重要性,若無法誠實面對自己而陷入長期的孤獨躁鬱將會導致何等可憐與可惡。以多條劇情線的微小關聯交織出巨大的蝴蝶效應,令虛構故事顯得格外真實。這是楊導最厲害也是我最欣賞的地方。
恐怖份子是真實存在於社會悲劇中的破碎寫照,值得大家在目睹他人或自身深陷低谷時提醒自己-在脆弱時真誠尋找溫暖,餘裕時積極送出溫暖,讓我們都成為開心的健康份子。
Miloš Forman – 飛越杜鵑窩 (1975)
記得好幾年前,看完 瘋子的世界 一書讓我對「精神病人」的標籤有了更多層次的了解,而主演《鬼店》的一代影帝 Jack Nicholson 1975 年主演的《飛越杜鵑窩》也存在異曲同工之妙。這部橫掃當年奧斯卡五項大獎的演技模範作以悲喜交加的獨特氛圍使人難以忘懷,並提醒了好人不一定有好報、善良未必能善終的深刻道理。


Sean Pan – 阿拉斯加之死 (2007)
阿拉斯加之死 是由近期努力替烏克蘭發聲的影帝 Sean Pan 所執導的真情鉅作,改編自震撼世界的真實事件與紀錄文學,甚至找來事件參與者客串本人,在經過數十年對本件意外的考察與親妹所撰《The Wild Truth》公諸於世後,終向世人拼湊出主角 Chirs 因長年活在家庭暴力陰影下的完整故事。
1990 年夏天,剛於名校畢業的 Chirs 毅然決然捐出畢生積蓄與親人不告而別,燒光現金僅靠搭便車與準備多時的野外求生知識和裝備,隻身前往大自然浪跡天涯 700 多天。這名前途無量的高材生以異於常人的勇氣創下舉世聞名的偉大冒險,也因悲傷結局而廣受流傳,而其埋藏事件背後的家庭遭遇則更值得世人深思。Chris 英年早逝的故事對許多在原生家庭或特殊境遇中遭到重大傷害的朋友,亦或身為受害者、加害者或是幫助者的角度,皆充滿深遠的啟發與警世意味。
從名相的何處嘗試掙脫,僅只在此刻我亦停泊。
「你不妨順從感受的流,」有說。
自醉心美學、一個偏執的文藝吞吐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