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搖曳的旗袍、昏黃的路燈,梳得一絲不苟的愛司頭,一切欲說還休的情感,如一張泛黃的老唱片,在歲月的留聲機中靜靜旋轉。沒有泡沫文化的縮影,只是哀怨卻唯美的唱著一首老歌:花樣年華。」經過 4K 修復我們終如願坐入影廳,望穿本應積滿灰塵的玻璃,走向那條寫滿孤獨的巷口。
從千禧年打響王家衛之名的電影《花樣年華 In the mood for love》自 00 年首度上映後,除了蔚為經典,更助梁朝偉斬獲第 53 屆坎城影帝、張曼玉受封港台雙金影后;事隔二十餘年的今天,當人們談起後現代的影壇傳奇,提及的若不是王家衛、就是花樣年華。


如果我有多一張船飛,你會唔會同我一齊走
作為早年《阿飛正傳》角色的延續 – 蘇麗珍,與原本未經著墨的周慕雲,十年後續成劇中唯二的兩位主角;故事大抵也簡約而粗暴,發生在 60 年代的香港,兩人同時搬入上海人群混雜的大廈內,雙方枕邊人卻同時出軌,主角們因而彼此相遇;在互舐傷口的同時相知、漸漸愈走愈近,然後相惜。


只有相惜還不夠,分離是這段年華消逝的必經收束。不知是基於何種心態,兩人在各自不同目的下開啟苦戀,卻各自倒在情感與道德理智的掙扎中。誰都沒有跨出那一步便各奔東西,僅留下斬也斬不斷的無限曖昧,更映照那句最後的邀約,或是埋在樹洞裡、遠在吳哥窟的秘密。
東方意識與王氏專屬的鏡頭型態
王家衛「無劇本」的拍攝慣例大家均有所耳聞,隨性、拼貼、碎片、懷舊,難以在主流電影裡看到的架構,卻足以支撐起他立出屬於王導個人的鏡頭辭海。本作更是典中之典,從開頭麻將片段、咖啡聽談話橋段,甚至偷窺的鏡頭場景等,不斷且有條理得跳躍觀者的視聽想像。
比起油膩奔放的縱慾畫面,如此曖昧不清的鏡頭或許更加貼近舊時東方色彩,也更貼近日常那些敢慾不敢言的禁忌情愛。諸如 60 年代對旗袍的永遠逝去、或曾繁華的東方之珠,都足以喚起所有存在與不存在於那個年代的人們,對著記憶裡泛黃的曖昧。
梅林茂與 Michael Galasso 聯手譜寫電影原聲
從周與蘇每每於樓道相遇時響起的〈Yumeji’s Theme〉開始,梅林茂之名便沒再離開過王家衛,京劇、爵士、古典、華爾滋,在人人都試圖將電影配樂做大的趨勢下,他仍守住東方美學的一股矜持,一股別於《夢二》裡的淒絕與纏綿。
除了梅林茂這位立於日本影壇的配樂大師,更找來《重慶森林》開頭配樂的美國作曲家 Michael Galasso 編寫末段吳哥窟主題中寂靜、莊嚴的〈Angkor Wat Theme〉。
透過本片特色視聽色彩,我們更邀請你一起欣賞已深釀二十餘年,仍不斷發酵魅力的電影原聲帶。
《王家衛的世界》多部電影修復珍藏上架
透過本片特色視聽色彩為開頭,我們更邀請你一起欣賞由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推出的《WORLD OF WONG KAR WAI》藍光套裝,一次網羅 7 套經典作品:《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和《2046》,以及獨門花絮、加長版等,邀你一起走入王家衛的獨格宇宙。
對於本次珍藏套裝,王導如是說:「人不能踏進同一條河兩次,無論是這條河還是這個人都已經不同了。這句說話提醒我,要從職業生涯另一處的觀點出發,視這是一次將修復版當為新作展示的機會。」
悪いな。150階(ひゃくごじゅうかい)くらいまではこの手刀(しゅとう)一本(いっぽん)で行くつもりなんだ。
–《Hunter × Hunter》__キルア=ゾルディッ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