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到近年盛行的歐美迷幻搖滾樂團,這篇帶來兩個時代的指標 - 首先分享從2002年成立至今,來自紐約布魯克林、享有超高知名度的迷幻雙人組 MGMT - 下方《光哥貼音樂 Ep.5》影片中的第四名有介紹到:
由主唱 Andrew VanWyngarden 及鍵盤手 Ben Goldwasser 兩位鬼才音樂人所組。以迷幻搖滾、電子與 Indie rock 做為基底,在 2018年發行的第四張專輯《Little Dark Age》距上張專輯已有五年之隔,帶領樂迷回到八O的迷幻世代,再度獲得全球各地眾多樂迷青睞。
收錄於此張專輯的熱門MV曲目《When You Die》充滿著復古又難以言喻的迷幻畫面,這些呈現出既迷幻又具超現實獵奇感的驚悚畫面,描寫出主角反覆的死亡體驗。MV搭配歌曲呈現出輕鬆詼諧的步調,同時卻又帶著詭譎的夢境氛圍,給大家一趟回味無窮的虛構死亡旅程,實在鏘到不行:
MGMT於2019年底也發佈了最新單曲MV《In the Afternoon》,能看到更硬、更哈扣(Hardcore)的迷幻視覺呈現:
近年來光是 MGMT 與 2007年出道的澳洲全能嬉皮樂手 Tame Impala 他們的代表作:《Congratulations》、《Time To Pretend》、《Kids》及《The Less I Know The Better》,在 YouTube上的瀏覽量動輒都是擁有好幾千萬、上億的高人氣。

說到迷幻搖滾的發燒起源,就是從LSD這個充滿話題性的迷幻藥物誕生後 - 隨著發跡於60年代獲獎無數的傳奇樂團披頭四 The Beatles 團員們接觸了 LSD、大麻等迷幻藥植物,這些奇幻又具藝術啟發性的體驗讓他們開始轉變了自身的音樂及藝術風格。
2017年於Netflix同步上映的最新披頭四傳記電影《How the Beatles Changed the World》有詳述他們所有傳奇的起承轉合,是必看的樂團傳記電影之一:

在此因緣際會下讓披頭四之後的音樂生涯跨足了主流市場與具有實驗意味的藝術領域,真真實實地成為了在人類音樂史中無法撼動的搖滾傳奇。
此外,披頭四也在接觸了LSD後於1968年前往了印度拜訪了以超脫冥想聞名的靈學大師 Mahesh Yogi 進行修練好一段時間。而他們也認為此趟旅行對他們往後的作品風格產生相當大的影響:

我們從披頭四在接觸LSD前後的作品來對比,可以看到1964年的MV《Can’t Buy Me Love》與其後收錄於披頭四在1967年上映的超現實喜劇電影《Magical Mystery Tour》中的知名曲目《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 明顯的風格差異:
購買全球CD專輯、黑膠專輯、煙具用品、品牌服飾與諮詢全球代購服務,贊助電商品牌 Hacken07 Jr. 以行動支持音樂藝術文化推廣
因體驗LSD後所詮釋的"迷幻旅程"在影片中表露無遺。而除了音樂上的轉變,用色鮮豔的造型與設計更奠定了披頭四的迷幻搖滾風格。
一個蔚為風潮的英國偶像天團搖身一變成了迷幻搖滾的藝術先驅,隨著不斷衍生的流行文化與其興盛的經典樂風,加上倡導和平反戰的嬉皮音樂祭 Woodstock(胡士托音樂節)誕生,在時代演變中不斷推陳出新,成為歷久不衰的迷幻搖滾文化啟蒙。
迷幻元素加上樂團編制在五花八門的搖滾樂中,一直是不畏新浪潮來襲、帶著獨有的流行與藝術元素從英美遍及全球各地,同時也因藥物文化的發展而持續擁有著穩定聽眾數量的音樂派別。筆者光哥在這邊也放上同樣經典的門戶樂團(The Doors)於1968年的現場演出,以及英國另類樂團指標 Pink Floyd 的迷幻作品代表《Welcome to the Machine》:
帶著不可或缺的嬉皮文化與精神傳承,在大麻與許多爭議藥物逐漸在歐美先進國家走向除罪化的"人類文明進化"的歷史進程中,扮演著必須推薦給更多樂迷關注的巨大角色。

「視聽藝術如光,傳遞豐富生命體悟」-國小受西洋金屬搖滾樂荼毒(?)始於無名小站〈山羊頭訓育所〉介紹音樂,後從玩樂團走入創業,組建海肯黑卡雜誌。以推廣多元小眾文化為理念,與大家攜手提升華語圈品味的國際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