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犯罪工具,Spotify 淪為黑幫提款機 - 根據瑞典日報 Svenska Dagbladet 以及國際音樂媒體 Resident Advisor 的報導指出,有群瑞典犯罪集團自 2019 年就在串流平台上以販賣假性流量的手法進行洗錢,並且該犯罪集團多年來已經建立一個完整的犯罪網路,從毒品交易、搶劫、詐騙甚至是殺人,每年所獲的非法金額可能高達數百萬。但用 Spotify 洗錢聽起來還是不太科學,他們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詐騙集團滲入音樂產業,瑞典嘻哈犯罪化?
警方調查途中該媒體訪問了這群犯罪組織的成員,他們將犯罪、非法所得的現金轉換成比特幣,並通過 Telegram、FB 等聯繫方式接觸與幫派組織關係相近的音樂創作者,幫助他們購買假性流量進行串流詐騙,再從串流平台上的流量分潤機制中賺取金錢。甚至有人爆料:「該手法在瑞典的幫派嘻哈圈相當盛行,若你想宣傳一位你手中正在竄紅的嘻哈歌手,那你做這件事就相當容易。」
幫派與嘻哈歌手間,共生共存的犯罪關係
隨著假性流量增強,真實流量也必然會提高,流量提高就意味著他們將賺進更多錢,而這些歌手再透過這些所得成立自己的唱片公司,並透過合法的經營管道「洗白」自己,作為回報他們還有可能順便連幫派組織一併「合法化」,讓警方難以追朔源頭爲何處,這也就是一切的流程。而 Spotify 對此發出聲明:「被操縱的串流是整個音樂產業面臨的挑戰,也是我們正在極力解決的問題。」
近年報導指出,嘻哈音樂恐成為詐欺溫床?!
近年法國的一項報導發現,在 2021 年檢測到絕大多數(84.5%)的嘻哈歌手在 Spotify 等串流媒體中高達 3% 的比率上存在欺詐行為,並且嘻哈音樂在法國串流媒體的市場上是最受歡迎的流派,該國錄製的嘻哈串流媒體的總數中有 0.4% 被確定為詐欺。Spotify 則對此的聲明:「平台上只有不到 1% 被確認是人為的,並且會於支付款項前立即察覺該情況。」
假流量已不是新鮮事,串流市場將迎來改革
流量詐欺的行為不僅僅只發生在法國、瑞典,也不會只發生在嘻哈領域內,據報導在世界各地音樂產業中仍有少數不良業者正在進行這類行為而未被察覺;偶像產業發達的中國與韓國,更頻頻被爆出幫助自家偶像「買榜」的新聞:像幾年前 吳亦凡「衝榜」事件,或近期的《中國好聲音》、《披荊斬棘的哥哥》第三季爭議等黑幕。儘管假流量並不是這一兩年發生的事,但各大串流平台於近年才發覺事情的嚴重性,並針對分潤機制進行改革,他們需要更多手段抵禦這類行為的反覆發生。
資料來源:Guardian、RA、Music Business Worldwide、TNW
悪いな。150階(ひゃくごじゅうかい)くらいまではこの手刀(しゅとう)一本(いっぽん)で行くつもりなんだ。
–《Hunter × Hunter》__キルア=ゾルディッ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