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月的第一天起床,習慣性的滑滑手機,打開 IG 後發現版面大量充斥了五顏六色、Spotify 幫用戶特別訂製的「年度回顧」,出於好奇或是出於期待你也打開你的 Spotify ,過沒幾分鐘後,「你成為了 Keshi 的前 0.1 % 聽眾。」 出現在 IG 首頁左上角的紅色圈圈中。
小到累積聆聽分鐘、大到喜好曲風排行,Spotify 甚至順便幫你做了人格解析;先不提這些準不準,這項年度功能不僅讓用戶獲得個性化的數據故事、增加用戶黏著度,更滿足了人們傾向炫耀自己音樂品味的需求時刻,而最終極的目的:它獲得了數以萬計的用戶們「免費」幫他們打廣告的機會。
然而商業話題並不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主題,在曲風回顧中你可能會看到有些「奇怪」的曲風,甚至也很難從名字中具體辨認。歲末年初這天,跟著我們一起做 HK07 的 2022 Wrapped!
Spotify 能成為霸主的武器「為曲風標籤化」
截至目前 Spotify 總曲風共有 5,987 項,數據煉金術師—Glenn McDonald 正嘗試將它變得更廣闊、更精確,他透過讓演算法學習並評估歌曲的 心理聲學屬性 —研究歌曲的結構、情緒、心情、顏色等,並以分數來量化,產生出如下圖散狀的曲風脈絡標籤列表。它的標準是模糊的,但以方位來說—向下偏有機、向上偏電子律動、左方更密集且有氛圍、右方則更尖銳有彈性。(Every Noise at Once 官網底下還有一堆論文,有興趣可以自行翻找)
以下我們將細選一些曲風標籤,或許是出現在你的回顧中、也或許是你從未看過的,而共通點是,它們「不僅僅是種曲風」,更是透過千萬個用戶中的聆聽習慣架構出的宇宙。

Escape Room?我聽了最多的曲風竟然是密室逃脫?
如果你看到年度曲風總覽中有這項,並感到奇怪,你不孤單(甚至有用戶憤而轉向 Apple music 的懷抱,畢竟連創造出這項分類的人—Glenn McDonald 也說過:「這是有點半開玩笑的命名」;這是一筆從 2018 年便開始展開的曲風,它的本質是 Trap 中衍伸出更具獨立性、實驗性、R&B 以及流行感而非傳統 Trap 的曲風。而「逃離陷阱」、「解謎」和「密室」等想法正是其命名的靈感來源。
就字面上來解釋或許還是不太好懂,舉幾個例子,包含的曲風橫跨 Hyperpop、 Art Pop、 LGBTQ+ Hip Hop、 Alternative R&B、Indie Soul 。若你喜歡 100 gecs、KAYTRANADA、JPEGMAFIA,到比較小眾的實驗嘻哈組合 Death Grips、先前介紹過的迷幻另類嘻哈 Pink Siifu 與實驗電子酷兒 ARCA,若上述有打到其中一項,便不妨試試囉。
Alt Z?我連 Alt + Z 快捷鍵是什麼功能都不知
「這是一種流行音樂、有點不流行、有點悲傷、有點樂觀……它空靈而不是民謠,有節奏卻不是流行音樂那種律動。」取名為「Alt Z 」就像是 Z 世代青年的另類表象,主流之外的流行、小眾之下的大眾,正好是我們這代青年無限嚮往的世界;這些帶有故事性的歌詞,倘若你恰好是活在感情漩渦中心的人,必會愛上。
然而,實際去聽它就是流行樂,卻在標榜「流行」的商家中偷賣一些新奇另類的好貨,上架商品不只是門前熱銷的流行、流行電子,轉角處的 Indie Poptimism、Indie-pop,再到小眾專區的 Dark-pop、Post-Teen Pop,一應俱全。旗下音樂家:Halsey、5 Seconds of Summer、Lewis Capaldi、Charlotte Lawrence、girli
Mellow Gold,醇厚流金的時光風味
一般聽到 Mellow Gold 會直接聯想到 90’s 怪才 Beck Hansen 打響名號的神專《Mellow Gold》,而這兩者間確實有些交集,但也相差甚遠。根據知名主持人 Casey Kasem 於 1974 年的敘述「它是新型的音樂,結合了流行、靈魂與其易於聆聽特性的精華。」蒐集 60 至 80 黃金年代搖滾的經典,有著醇厚軟搖滾、民謠搖滾甚至爵士、靈魂等元素的影子;簡而言之,它有著讓人感到舒服的搖擺,愉悅的和弦以及最重要的—久釀的時光香氣。
旗下音樂家包含:傳世經典的 Piano Man-Billy Joel、70’s 絕世神團 Queen、都柏林大團 U2、流行傳奇 ABBA 與華麗之王 David bowie。
AMAPIANO,南非對 House 場景的時代重塑
非洲-野性節奏的靈魂重鎮,講述現代音樂節奏勢必繞不開此地;而近幾年深入美國乃至全球的 Afrobeats 成就了西非最具代表性的迷人節奏。要先解釋南非之音— AmaPiano 需先提到 Kwaito,一種起於 90’s 旋律性極強的 4/4 拍打擊樂循環,並與 R&B、嘻哈與 House 間存在原生的脈絡連結,是南非傳統的原始律動與現代電子樂的結合。
AmaPiano 深受 Kwaito 影響,卻淡化了後者的憤怒,轉而訴之鋼琴/管風琴等軟性爵士和弦與電子節拍(AmaPiano 這一詞即源自祖魯語的鋼琴),宛若遊蕩非洲原始部落,卻來回穿梭於紐約地下舞廳,帶領既古老又現代,讓人極難忽視的穿越美感;旗下音樂家包含南非之王 Kabza de Small、南非之后 DBN Gogo、尼日利亞富士代表 Asake、饒舌巨星光環 Felo Le Tee 。
東洋解構俱樂部,當紅的激進電子舞曲浪潮
或許時常丟E前往深夜派對的朋朋們也感同身受,近年來除了銳舞浪潮的復甦外,地下派對場域的趨勢逐漸「解構」與「實驗化」,四肢難以捉摸的節奏、掉落滿地的碎拍、預言災厄的末日合成器,然而無論提及多少音色,「重新配置」才是真理;當固有派對音樂僵化,隨著電子新時代文化的演進已撕開一道最終裂縫。
2010’s 後期,無論是台北 FINAL 還是上海 ALL Club 都是場域催化此風相當成功的顯例-以上海廠牌 SVBKVLT 旗下製作人們作為招牌並持續推波助瀾,同期亦有許多駐足或往返台灣的音樂人代表。諸如先前重篇介紹的東方侵略美學 Tzusing、從經典的獨立電子樂團四閃主唱到全能音樂藝術家的 Meuko! Meuko!,以及深入獨立樂團編曲製作並常駐最終台北的 Jon Du 等指標樂人大集結,造就當今 Deconstructed club 的名號在東亞地區可說是獨樹一格。
悪いな。150階(ひゃくごじゅうかい)くらいまではこの手刀(しゅとう)一本(いっぽん)で行くつもりなんだ。
–《Hunter × Hunter》__キルア=ゾルディッ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