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曼徹斯特的英國搖滾天團 The 1975 原預計將在 7/25 來台開唱,但因為主唱 Matty 近日在馬來西亞的知名音樂祭 Good Vibes Festival 上先是批評該國的反同法律、親吻同團的貝斯手 Ross MacDonald 以表示反抗情緒,此舉直接導致演出中斷、音樂節終止,甚至被驅逐出境,隨後樂團也進一步宣布取消前往印尼與台灣的演出。
還原當天舞台現場,到底發生了什麼?
在演出開始之前因為 Matty 抱朋友的小孩的影片被惡意指控成戀童癖、演出歌單被官方隨意更動等,導致 The 1975 原本打算取消表演,但因為不想辜負粉絲最後還是登上舞台,接著就是主唱飆罵政府與同性政策,隨後與貝斯手長吻;而這本來該是個振奮人心的舉動,然而當地與全世界的人卻不這麼想。
The 1975 主唱 Matty Healy 的大力聲援
支持 LGBTQ+、同性婚姻、性平等態度與行徑,在 The 1975 以往的作品、訪談,甚至演出活動上都是有跡可循的;在 2019 年於杜拜開唱時主唱 Matty Healy 便曾親吻台下的男粉絲而觸犯當地同性戀法律,被全場保安通緝緊急撤離當地。
「我的演出本來就有很多很同性戀元素,所以這對許多杜拜的 LGBTQ 族群來說是一個解放的場合。」主唱 Matty 支持性平的行為也不只這些,他過去曾經捐款協助成立首間倫敦的 LGBTQ+ 社群中心,並且曾對音樂節上演出者性別失衡的表演活動給予行動支持。
現場參與音樂節的歌迷,又是什麼狀況呢?
Matty 的舉動直接導致音樂節剩餘的演出者無法上台表演,原訂演出樂隊 The Strokes 甚至已經二十多年未在馬來西亞演出,同場被叫停表演的還有 The Kid Laroi、Ty Dolla$ 等表演者,並且大馬對歐美藝人的審查本就相當嚴格,如今則會以絕對高標審視接下來入國的表演者們。不只馬來西亞,The 1975 的影響還波及到希望他們來當地演出的各地粉絲們,也包括台灣。
馬來西亞 LGBTQ+ 族群,大多怎麼看?
奉行伊斯蘭教法律的政府對 LGBTQ+ 群體皆是持極端的保守態度,甚至近年大馬政府更加劇針對這些群體的逮捕、鞭刑與監禁等嚴峻處份;The 1975 這次的行徑看似都是在未瞭解國家當地文化、法條與社群背景的基礎下做出,這也讓當局有機會進一步壓縮他們本就匱乏的生存空間。


馬來西亞人民的恐同情緒早已根深蒂固,Matty 的行為只會加深大眾對 LGBTQ+ 社群的負面看法,讓大眾更有理由來歧視和排斥他們;最不幸的是,要收拾這些爛攤子的並不是 The 1975,而是身住馬來西亞的弱勢族群們與主辦方。
白人救世主情節?Good vibes 主辦方窘境
「Matty Healy 的所作所為以為自己是在為我們做點什麼,但這卻給人一種白人的救世主情結。」馬來西亞變裝皇后表演者 Carmen Rose 說道:「他認為我們需要拯救、他認為我們需要修復,而實際上我們這裡的酷兒組織已經在做這項工作了。」當地多數人甚至外媒都與 Rose 的觀點一致,而對 Good vibes 主辦方來說他們不僅要面臨政府調查,甚至以後有沒有機會再舉辦都成問題。
以大象體操凱婷不久前發佈的文字做結尾
大象體操的貝斯手 張凱婷 在臉書發文表示:「搖滾樂在議題表達上有特權嗎?我覺得如果以上這些事情你都不在乎、你的團員也不在乎,那就有。如果有辦法成為這樣的人也的確很帥;但偏偏,議題是由活生生的人們在承受的,所以珍視引進你音樂到他們國家的那些策展方也就成了甜蜜的枷鎖。重視他們,他們才有辦法繼續在場景中生存下去,並且再次邀請你來演出。」
下方的象體經典單曲〈春雨〉的現場影片,也是當年大象體操對性平運動祝福的珍貴作品。
悪いな。150階(ひゃくごじゅうかい)くらいまではこの手刀(しゅとう)一本(いっぽん)で行くつもりなんだ。
–《Hunter × Hunter》__キルア=ゾルディッ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