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對經典,不看更怕的影史驚悚電影TOP5:千山萬壑心理問題與引人入勝的鏡頭語言

alfred hitchcock janet leigh psycho

協力編輯 : Hension Young

這次我們黑卡雜誌與光哥丟電影系列精選出沉默的羔羊、驚悚大師希區考克以及前衛鬼才大衛林區等橫跨二十至二十一世紀初最扣人心弦的五部驚悚恐怖電影,是諸多影迷共同評選為最優質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歷史級鉅作!

1. 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1991)

lhgVSYUjoUvV6971PJlB 1275x720 1

《沉默的羔羊》堪稱好萊塢影史上公認最經典的恐怖片,由導演 Jonathan Demme 1991年根據美國犯罪小說作家 Thomas Harris 1988年所著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由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飾演最著名的「人魔」漢尼拔萊克特,茱蒂佛斯特(Judie Foster)則飾演實習探員克莉絲史達林:

主要情節描述FBI在調查一起連續殺人案的時候,局長派實習探員克莉絲向已在事獄卒精神科醫師漢尼拔尋求幫助,分析連續殺人犯的思考邏輯以利破案。而漢尼拔本身已經在牢裡關押了近八年,雖然外表看起來冷靜聰明,優雅沈默的樣子,但實際上漢尼拔不僅有吃人的恐怖習慣,同時也是連續殺人犯,更被列為極度危險人物。

購買沈默的羔羊 (1991) 歐美進口捲筒海報,贊助我們的商店品牌 Hacken07 Jr. 以行動支持國際影視文化推廣

全片中主角漢尼拔只出現了二十幾分鐘,卻足以把變態殺人魔的形象連同那令人緊張的壓迫感留在觀眾心中揮之不去,也留下許多經典畫面,電影裡 Anthony Hopkins 詮釋出了漢尼拔那令人恐懼得心裡發毛的靈魂。

故事縝密而流暢,其中帶入心理創傷與犯案動機之間關係的探討,以及導演使用蛾來隱喻各個角色有意或無意間進行著突如其來破蛹而出的行為。《沉默的羔羊》最終在1991年橫掃奧斯卡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影片等五項大獎,成為奧斯卡歷史上第三部同時奪得五座獎項的電影!

本片續集《人魔》於2001年上映,隨後的兩部前傳分別是2002年上映的《紅龍》以及2007年的《人魔崛起》。

2. 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 (2001)

《穆荷蘭大道》可說是在21世紀初舉世聞名且最具奇幻色彩的黑色懸疑片,上映以來一直受到前衛藝術領域的電影評鑑者所大力推崇。

此片由以超現實主義風格聞名的創意鬼才名導大衛林區(David Linch)執導,2001年在坎城影展首映,由 Naomi Watts 與 Laura Harring 分飾主角,被英國BBC評為21世紀百大電影第一名!

購買穆荷蘭大道 (2001) 歐美進口捲筒海報,贊助我們的商店品牌 Hacken07 Jr. 以行動支持國際影視文化推廣

整部片像是一塊塊拼圖,觀眾將要拼湊種種線索而得到事實真相,而過程中更有許多符號隱喻;冷不防地切換故事支線,導演運用鏡頭與破碎的劇情營造出扣人心懸的懸疑感。全片探討著面對內心渴求的理想與現實不符時,人在潛意識、夢境及現實中的自我中不斷拉扯,理性的潰堤一觸即發。

導演以多支線故事解構這種混亂不安像是惡夢一般的情緒:電影中有許多為了刻畫角色內心狀態而存在的鏡頭,像是主角黛安娜面對感情上的挫折和事業上的失利時,邊哭邊自慰的一幕,內心膨脹的慾望無法被滿足的同時一邊需要照顧剛經歷挫折而在心中留下的傷口。

這種撲朔迷離又言之有物的故事情節,用充滿懸疑感的夢境,佐以非線性敘事的技巧,如果想體驗大衛林區的魅力,相較導演另一部知名作品《雙峰》有電視劇與電影不知道如何選擇觀看順序而言,小編在此更推薦不妨多看幾遍《穆荷蘭大道》,體驗名導大衛林區超脫世俗觀感的樂趣!

3. 驚魂記 Psycho (1960)

《驚魂記》是由20世紀影壇中的驚悚大師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執導,此作成為了希區考克中最響亮的作品 - 改編 Robert Bloch 的小說《精神病人》,是震撼整個60年代的世紀驚悚大作。

一貫擅長使用光影敘事,而且懂得利用其中構圖張力帶領觀眾進入流暢觀影體驗的希區考克,在《驚魂記》中不僅運用蒙太奇大量快速切換鏡頭的手法,使得觀眾產生視覺上空間錯亂而能切身感受故事之外,更將電影配樂與音效近乎完美的和影像同步。

Screenshot Psycho 1960 Hitchcock

此片引用犯罪心理學中由精神問題引發的犯罪案件一同融入到電影之中展現出導演當時在影視行業近40餘年的豐富經驗,完成了一部堪稱模範的影史經典作品。本片上映後開啟了「心理恐怖驚悚片」新類型,並塑造了外表優雅恭謙有禮,內心極度病態的罪犯形象。

劇情在描述女秘書瑪麗安捲款而逃後,投宿在貝茲旅店的故事;當中經典的浴室殺戮場景、小提琴配樂、擁有雙重人格的主角,不斷的被後世作品翻玩致敬,《驚魂記》絕對是驚悚大師希區考克不容錯過的一部好片。

購買希區考克名作的歐美進口捲筒海報,贊助我們的商店品牌 Hacken07 Jr. 以行動支持國際影視文化推廣

4. 迷魂記 Vertigo (1958)

《迷魂記 Vertigo》為1958年由希區考克執導,改編自小說《活人與死人》,此片劇情細膩且分段明顯、高潮迭起。於50年代末上映時評價褒貶不一,而後故事情節才逐漸被觀眾所理解,視為導演用前衛的手法勾劃劇情的象徵。

其中描寫主角被捲入懸疑案時,面對真實人物與虛構真實人物的徬徨,自我內心執意於追尋空虛幻想的感受,在約半個世紀後因網路時代到來與虛擬實境的發展,開始引起世人的共鳴。

(此段灰色區域為劇情大綱,內有微雷,避雷請滑過)

本作為因懼高症而提前退休的舊金山探員史考提,受朋友所託擔任私家偵探,開始調查一樁百年前的愛情故事,並在過程中逐漸愛上了跟蹤對象 — 朋友的老婆瑪德蓮。

在男女主角得知雙方心意之後,瑪德蓮戲劇性地跑上鐘樓一心想自殺,史考提卻因為懼高症發作而未能阻止悲劇發生,到了法庭上,法院宣判史考提無罪後,史考提心情跌到谷底、惡夢纏身於是遠走他鄉到一家療養院接受治療,出院後史考提開始徘徊在與瑪德蓮有共同回憶的地方。

爾後巧遇容貌酷似瑪德蓮的女子茱蒂,茱蒂的出現,對於史可提來說就像是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使得他開始義無反顧地追求茱蒂,最終結局就此引燃。

透過一齣追求愛情的電影,希區考克連帶整理了自己內心情緒的衝突,《迷魂記》被認為是他最坦率面對自己控制欲的一部作品。

全片因幽默感的缺席,在無形中加強了對於史考提悲劇的批判力度,從正面看來史考提的遭遇故然淒涼,反面來說茱蒂更是不斷地被操控擺佈,這個角色代表了在希區考克電影中極少見的能引起觀眾同情的女性犧牲者形象;個人認為最能表現出茱蒂境況的畫面,恰恰是本片的特色,導演使用大量滑動變焦手法營造出史考提懼高症發作的暈眩效果。

《迷魂記》迂迴的敘事、陰鬱憂傷的本質,欺騙者與受騙人同樣陷入泥沼而不可自拔,雖然「有些事情還沒開始就註定了結局」,但劇中角色那分迷惘卻堅定的偏執追求,事實上就是最能令人傷神、陶醉其中的人性之處。

5. 後窗 Rear Window (1954)

《後窗》為希區考克在1954年早期的作品,卻是我們在《迷魂記》、《驚魂記》這三個作品當中給出最高評價的希區考克大作 - 改編 Cornell Woolrich 小說《It Had to Be Murder》,與《迷魂記》男主角同一位,由上世紀的全能影帝詹姆斯史都華(James Stewart)出演攝影記者傑佛瑞。

導演透過窺視的視角勾起所有觀眾的好奇心,前衛的拍攝手法與特效,細膩的人物刻劃、樸實且富含哲學的對話,一步步詮釋起這簡單卻不平凡的故事。

(此段灰色區域為劇情大綱,內有微雷,避雷請滑過)

情節主要在描述攝影師傑佛瑞在家養傷期間,因為無聊而開始窺探鄰居,接著懷疑一位推銷員殺害妻子,到證實論點最後警察上樓逮補兇手,主角與女友兩人迎接新的生活。

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故事,卻因為希區考克嫻熟多樣的敘事技巧使得電影本身帶著強大的渲染力,能夠在觀眾尚未察覺前,就將觀眾的情緒烘托至故事情節的下一步進展,全片中的場景基本都在男主角的房間裡,一個私人的空間,這樣的限制不僅再次滿足觀眾窺視的慾望,還能更加凸顯第一人稱視角的合理性。

《後窗》被認為是驚悚大師希區考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是希區考克手下的眾多作品中,被當代評為最高分的電影,同時也是1954年度最賣座的爽片。本質上除了娛樂性十足之外,其實利用人物對話來深刻探討家庭、婚姻、責任與愛情,這種即使在不同的窗口過著不一樣的人生,但每一人都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Psycho 517331430

以上五部就是我們這次精選出影史上令人最印象深刻的五部懸疑驚悚片,相信各位資深影迷也充滿共鳴,也記得持續追蹤黑卡雜誌《光哥丟電影》的系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