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的台北黑膠唱片情懷,關於黑卡雜誌與 THT 唱片行老闆阿思的最新專訪

hackazinㄋssse tw

黑膠風潮興起,臺灣唱片行紛紛豎立相關招牌,一股腦栽進相關市場,而低調紮根許久的 THT,卻安置在彷彿與世隔絕的台北靜謐角落,任由讚賞不絕的網路好評,度過興安街平凡的每一天。

採訪當日不巧下著大雨,團隊來到距離店址不遠處,便聽見唱片行突兀熱絡的群聚人聲,似乎和傳聞的樸實想像大相逕庭。推開小店大門一邊四處觀察,循著樓梯走上複合簡餐的內用地點,才發現別有洞天。

小巧區域簡潔擺置少量的書本與桌椅,環顧最多的,正是細心陳列的黑膠唱片,甚至還沒招呼幾句就不難看出老闆阿思對黑膠的熱情。映入眼簾那一張張獨特如畫的黑膠,究竟出自何位歌者、以及藝術家之手;欣賞眼界和獨到品味之餘,終於抱著所思,正式展開我們這一次的暢所欲言。(下方粗體均為老闆阿思)

會不會是因為太先進所以 Retro(復古)?

談及黑膠唱片的當代流行,阿思半疑惑說著,同時補充了日本 City-pop 等復古浪潮,其實源於外國網路演算法的推動。以他的認識而言,隱性維持這種復古文化的小眾向來存在,只不過因為現代科技的傳播能力、加上運氣使然,倏忽讓復古擴大為一種運動,甚至帶來集團性密集的創作與受眾。浪潮雖然是出現了,本質倒與各式地下樂風活躍的歷史無異。

分享中觸及往日樂迷與表演者共同的師大 Live house 回憶 地下社會 地社周遭的樂團風華,阿思巧妙引用參與者經驗,指出屬於舊時代的集團性浪潮,和愛樂者瘋狂過的有力證據。團隊同時好奇,到底是如何的際遇,令一位熱血青年收心,建構起佳評如潮的黑膠國度。

自述年輕時沉迷於樂團祭典,玩遍各式曲風,包括雷鬼、Dub,甚至到專攻當年在西洋金屬核圈中盛行的極端兇殘風格「輾核」Grindcore,也因類型小眾受邀為國外樂團的限定暖場來賓;工作則從國外連鎖唱片行,到樂器製造商銷售員,持續培養對音樂的熟悉熱愛。阿思種種日常看似醞釀著 THT 誕生的原因,但真正開啟這家黑膠唱片行的契機,反倒回歸單純的人情。

白天在日本傳奇鼓機、樂器大廠 Roland 底下販賣樂器,夜晚則前往師大地社幫忙、同樂,長達近十二年的時間,充實,甚至不足以形容這段生活;中途更因為組成家庭變得愈加忙碌,逐漸意識到未來規劃與單身歲月的差異。阿思不禁開始思索:自己能夠留給家人與孩子的,到底還剩下什麼?而一間放滿所愛事物的小店,成為了明確答案。

「我想要兒子長大以後還有一個避風港,不管他出外再累、受到什麼樣的挫折。」阿思回想初衷,微低頭感性說道。在不放棄興趣的平衡下隱瞞夫妻雙親,為家庭毅然決然辭去了年薪百萬的樂器公司業務,白手起家、頭也不回地,走向意味開荒的黑膠市場。

黑膠是有缺陷的東西,也正因為不完美
而讓人隨心所欲,得以打造出你想要的樣子

中途閒聊一陣,團隊不免俗將話題拉回時下年輕人特別關注的黑膠器材入門指南。阿思不諱言說明市面黑膠唱片的標準要求,基本全套加總需準備至少三萬到十萬元不等;主張比起初階、便宜,更應依適合個人且耐聽為購買基礎,以免迅速淘汰器材、置換新機又花了冤枉錢。

支持我們以更高規格推廣台灣音樂文化,歡迎點此前往海肯商城精選黑膠唱盤專區

隨後貼心整理了唱機品牌,也是海肯均有販售的英國老廠 Rega Research、奧地利 Pro-Ject 與日本 Technics 三大公司產品,並舉國外論壇樂評為例背書,替大家揭示黑膠資訊的管道。論點中輕描店內的一條龍服務,也再度驗證對黑膠的情有獨鍾。

「但你如果不願意花那個錢,那我覺得你買一組好的喇叭回家聽串流就行,音質反而更好。」團隊猝不及防取得如此說法,頓時了解老闆推廣文化的堅持:直爽、實在。畢竟強硬區分音質,比上還有配備更高價的 CD Player,不妨找到自己喜歡的聽感,各取所需。阿思會愛上資訊量大的黑膠,無非是同一個道理。

我們店裡以前其實也辦過很多派對

聊到派對與 法國海肯,阿思忽然提起,像是日本 Nu-jazz 代表 西原健一郎 等國際樂人都曾在 THT 落腳,不過考量問題太多,如今已無力主辦。近年也傾向靜態活動的分工接演,例如協辦獨立樂團的黑膠聆聽會,以非表演的形式和樂迷互動,就是維持推廣理念,創造不同方向認識音樂的機遇。

年輕樂迷可能沒有機器,那我們
就提供一個場域、順便教導怎麼聽黑膠

結束了黑膠漫談,團隊嘗試詢問起對於音樂中迷幻文化的理解,阿思直爽說起音樂圈的習以為常,也承認適量有助提升創作能量、促進感官體驗觀點,順便打趣質疑反對視角。不過就像選聽黑膠與否一樣,「尊重就好。」

但這些事情能不能、適不適合除罪化?只怕儀式感流失、生活情趣隨之退散,「你可能再也找不到那個隱密的小公園。」阿思是抱有同情和遺憾,隨後仍舊補上對於合法開放的祝福。

所以串流興起並沒有真的改變聽眾素養。

老闆阿思不假思索肯定。

即便大多接觸外國作品,尾聲阿思不改健談,應答點名獨立多年力推如 謝明諺淺堤LÜCY問題總部 等在地優秀創作者,並稱讚台灣近年音樂生態的蓬勃;但也警示當代「錄音室歌手」問題,感嘆受捧藝人包裝的重要性,遠比音樂潛能更具影響力。

「所以串流興起並沒有真的改變聽眾素養。」阿思不假思索肯定,畢竟歌曲一首接一首播放,人們大多聽過即忘,至於真正會篩選、記錄的受眾,不管什麼年代和媒介,所做都是同樣的事。

他也因此會與客人討論、瀏覽臉書等平台底下的聽眾留言。無關內容理性、怪奇,個體不同時刻的確切感受,在某一瞬間和自己共鳴,這種生命靈感的迸發,正是自己長久相信的音樂魅力。

臨走前老闆簡單介紹了一張唱片,自在投入的神情圓融於空間中,感染所有人沉浸名喚「黑膠」的氛圍,筆者彷彿才明白,找到熱愛的人到底會是什麼模樣。不是外放的狂喜或熱淚,只有變現成日常呼吸般的平順、冷靜,一點都不用力,且分秒如此。

因為對他來說,愛就是黑膠,而黑膠就是生活。

訪談尾聲

愛就是黑膠,黑膠就是生活,這是 THT 唱片貫徹始終的精神。而我們呢?除了被阿思能量感染的我們,正在旅外的光哥也持續吸收著更多靈感,繼續與戰友們積極串聯更多國內外的音樂份子。無論什麼角色、什麼音樂風格,從樂迷到創作者、店主,甚至是廠牌主理人,我們都想傾聽他們的故事並分享出去,讓更多朋友挖掘,一起投入這塊島嶼上令人著迷的音樂場景。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