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很高興與上海新亮相的地下場域 Aby‘ss 取得聯繫,並將他們微信公眾號上描寫德國 Techno 經典俱樂部的文章轉貼過來,稍做編輯後呈現給大家。不久前在上海旅行時,就常常與朋友到那邊玩。
我想它最酷的是多元性,從 Techno、Psytrance 到各種新浪電子聲響都可能會在這聽到,黑暗地下室氛圍也極強,還有間供大家交流、很隨性的吸煙區;也很有緣份的是,我在雲南昆明旅遊時,到 Vervo 與上海廠牌 NO_WAVE 一起放歌,他們也在 Aby‘ss 辦過很棒的活動。


關於世界上最響亮的鐵克諾之都 Berlin,你可能先聽過那間聞名國際的 Berghain 地下俱樂部,而這次我們要講的是柏林史上最偉大的地下派對場域,早在 Berghain 誕生的十多年前,它就帶給世人無數震撼,以及那些視線閃爍、眼神迷離的狂歡回憶。
身為柏林曾最響亮的俱樂部招牌主理人 Dimitri Hegemann 是這麼說的:「柏林圍牆不倒,很難想像能做成有如此氛圍的俱樂部,不可能會有這樣的空間,也不可能有這種文化力度。」一個年輕人參加完在Tresor 舊址舉辦的最後一場派對後,黯然地說:「我的年輕歲月正式結束了。」

一年多後,在緊鄰廣場的 Leipziger 大街 126 號 B1 Tresor 正式開張,而它正是柏林第一家 Techno 俱樂部,正好處在東西柏林的交界處。
在德文中 Tresor 的意思是保險箱,而在俱樂部入駐之前,這原本就是一家銀行保險庫,Tresor 因此得名。俱樂部成立第一年即聲明大噪,迅速成為城裡最時尚的據點,在柏林隨便叫一輛出租車,司機們都會知道 Tresor 在哪兒。盡管它不打廣告,也沒簽正式合約,帶著一些非法意味,但每天都會有長長隊伍等待著進場,其中更有三到五成的聽眾都是外國人。


許多來自歐洲其他國家的年輕人,會坐著 Easy Jet 航空公司為學生提供的廉價機票來柏林,訂一間便宜旅館,不睡覺,只狂歡,第二天又回到巴塞隆納或倫敦,然後他們會說:「哇,我昨天在柏林,大家都好瘋狂。」


在那間潮濕的地下室裡,生銹鐵欄桿將人群與吧台分隔開來,幾百個舊保險箱堆滿牆壁,燈光快速變化,人們大汗淋漓地跳舞,閃爍的燈光與重低音節拍營造出一種粗糙的末日氛圍。電子音樂和建築本身,發生了非凡的化學反應。而最初 Dimitri 和他的夥伴發現這個地方,只是因為避開巔峰時刻的堵車而下車亂晃,便以此機緣一眼看中了它。
在 Tresor 表演的藝術家都對 Techno 聲響極為忠誠。Techno 是電子樂的一個分支,利用電腦、合成器做出的特殊音效,將 4/4 拍的強硬節奏、機械旋律聲重覆循環,被某些人稱為「工業噪音」;因這種多年歲月下不變的忠誠,Tresor 被譽為「國際鐵克諾音樂的理想舞台」、「鐵克諾的首都」,也有柏林雜誌笑說它是一個「頑固的歷史紀念碑」。


Tresor 的前身 UFO 俱樂部,1988 年由經典電子音樂廠牌 Interfisch 建立,是柏林 House、Techno 音樂最初的重心,1990 年因營運問題而關閉;隔年 3 月便以 Tresor 重啟,直到 2005 年,Tresor 也被迫搬家,因為市中心已建起許多大樓、購物中心和劇院,俱樂部所在的舊樓成了那裡唯一的「釘子戶」,街對面更有趣的就是政府辦公地點;2005 年4月16 日,這個壞小孩的一代基地正式被掃地出門,一棟保險公司的摩天大樓將在那裡拔地而起。
關門之前的半個月,Tresor「每一天」都舉辦派對,最後一天共有 14000 人參加告別。關門後的第一年,它還在柏林其他俱樂部進行四處流浪的游擊派對,直到 2007 年 5 月 24 日,Tresor 在柏林 K penicker 大街正式重新開張;即使那時 Berghain 俱樂部已經強勢來襲,國際電子音樂雜誌 Red Flag 在 2009 年 11 月進行了一次投票,其中票選最具影響力的俱樂部仍是 Tresor。


而近十年來,Tresor 亦透過年輕團隊協助,同時支持新一代音樂人與串聯品牌不斷更新,掙脫過時「博物館」的枷鎖而將傳奇名號不斷延續,如今雖因疫情暫時關閉,但依然活躍於各個活動與線上營運的範疇。


而與此同時,本篇專欄最後 ABYSS Shanghai 也邀請到兩位 Tresor 在中國的兩位好朋友,知名 DJ 與電子音樂人 GORDON、PUNX 進行訪談。
你第一次去 TRESOR 時印象最深的是什麼,而歐洲與亞洲的音樂品味有什麼不同呢?

作為 Tresor 俱樂部的邀請藝術家,你在那邊 DJ 時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回憶;而又是什麼讓 Tresor 與柏林其他的俱樂部不同?

延伸閱讀與資料參考:
柏林传奇俱乐部 TRESOR
Tresor at 30: the evolution of a Berlin techno institution

「視聽藝術如光,傳遞豐富生命體悟」-國小受西洋金屬搖滾樂荼毒(?)始於無名小站〈山羊頭訓育所〉介紹音樂,後從玩樂團走入創業,組建海肯黑卡雜誌。以推廣多元小眾文化為理念,與大家攜手提升華語圈品味的國際思維